低溫堿性熔煉,是在有色金屬冶金工業中,一種高效清潔的方法,適用范圍廣,處理效果好,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歷史。今年來,隨著資源的復雜化,低溫堿性熔煉的優勢逐漸凸顯,成為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技術工藝。
技術原理
低溫堿性熔煉是一種綠色冶金方法,最早是由前蘇聯的科學家謝里科會母,于1948年提出,經過半個世紀的研究和應用試驗,已經成為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工藝方法。
堿性熔煉是指以堿性熔鹽為介質,在遠低于傳統火法冶金冶煉溫度下(一般不超過900℃)進行熔煉,得到相應的金屬單質或鹽的過程。
有色金屬冶煉的前景技術——低溫堿性熔煉
堿性熔煉過程不同于傳統的火法冶金過程,其熔煉溫度較低,不產生熔融渣,有液、固兩相存在,而與濕法冶金過程相比,堿性熔煉過程形成的液態相包括熔鹽與液態金屬兩相,又具有火法冶金特點。
業內研究者們,一般以不同的熔煉體系,對低溫堿性熔煉的幾種方法加以區分,包括直接熔煉、氧化熔煉以及還原熔煉三種。低溫堿性熔煉工藝,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。針對原料的不同特質,可以選擇采用不同的熔煉體系。
直接熔煉的實際應用
低溫堿性熔煉的直接熔煉體系,主要應用于兩性金屬及SiO2的回收處理中。
氧化鋅礦是鋅的次生礦,是硫化鋅礦長期風化的產物,成分復雜,品位低,冶煉較為困難,而隨著硫化鋅礦的日益枯竭,氧化鋅礦利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。在堿性熔煉過程中,氧化鋅礦中的有效成分ZnO及PbO、SiO2等有價成分與堿反應生成Na2ZnO2、Na2PbO2、Na2SiO3等可溶鹽,經溶出進入溶液,再采用分步碳分,逐步分離ZnO、SiO2、PbO,原礦中的鐵、鈣等不與NaOH反應,富集于渣中。
SiO2是許多礦物中的主要成分,結構穩定,除游離態外,還可包覆、結合其他有價組分,形成難提取的復雜礦物。堿性熔煉過程中,SiO2與堿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鈉,而鎂則生成難溶性的氫氧化鎂沉淀,通過水浸出即可實現Si與Mg的分離。
氧化熔煉的實際應用
氧化熔煉體系主要應用于處理金屬單質或合金時,最常見的應用是針對鋁灰的處理。鋁灰是鋁工業生產中的主要副產品,產生于所有鋁發生熔融的工序,其總量可以達到鋁生產使用過程中總損失量的1%~12%,主要成分為鋁單質和氧化鋁。
通過堿性氧化熔煉,鋁灰中的大部分鋁元素可以NaAlO2的形式得到回收,而鋁灰中其他的雜質元素,如Mg、Ca、Si等,會留在渣中,從而實現有價元素分離回收的目的。
此外,該方法還可以用于高活性高氟氧化鋁、冰晶石、水玻璃等物質的生產工藝。生產過程環境友好,能耗較低,流程短,操作簡單。
堿性還原熔煉的實際應用
堿性還原熔煉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工藝,主要用以處理各種金屬元素的硫化礦。有色金屬礦物中,硫化礦占有很大的比重,而且在自然界中,多種金屬的硫化礦常常伴生,這些礦物礦相結構復雜,重、貴金屬與稀散金屬共存,冶煉工藝較為復雜。
低溫堿性熔煉處理硫化礦的領域,起步較早的是鉛精礦的堿性熔煉處理,目前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。常用的處理工藝是,一步堿性還原熔煉提鉛,礦物中的大部分鉛,以及97%以上的貴金屬富集到粗鉛中,而Cu、S、Sb等元素則進入堿浮渣,隨后采用濕法綜合回收處理。
除此之外,在處理銻、鉍硫化礦時,低溫堿性熔煉也發揮出了很大的優勢。銻、鉍性質極為相似,常規的處理方法也幾乎相同。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火法熔煉,雖然處理量大,處理效果好,但煙氣排放量大且難處理,操作條件惡劣。低溫堿性熔煉在較低的溫度下對硫化精礦進行熔煉處理,解決了傳統銻、鉍火法冶煉過程中能耗高、污染重的問題,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。